转载来源:邕抱东盟 广西人工智能战略的东盟支点:陈刚《求是》深层解读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5MDUzMzYzNw==&mid=2247488432&idx=1&sn=318c8add2f238d7059c3fc88a1f6c916&scene=45#wechat_redirect
2025年8月,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《求是》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《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》,不仅是一份地方发展纲领,更是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面向东南亚的关键布局。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工智能的系列论述为根本遵循,系统阐释了广西如何以区位优势撬动中国—东盟科技合作,推动区域智能革命。
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:服务国家所需、发挥广西所能、回应东盟所盼,三者交织成一条“以AI外交深化命运共同体”的主线。
01
广西的独特定位
在算力、算法、数据三要素上,广西难以与北上广深竞争,但陈刚提出了一条差异化路径:
1. 枢纽价值最大化:广西连接中国14亿与东盟7亿人口市场,拥有中国—东盟信息港、南宁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等国家级数字通道,可成为跨境数据、技术、资本的“路由器”。
2. 语料资源独占性:东盟语言多样性(如泰语、越南语、老挝语等)构成天然壁垒。广西依托民族语言人才库和地缘文化亲缘性,已建立小语种AI训练数据集,助力老挝主权大模型研发,解决东盟国家“文化消失焦虑”。
3. 能源与成本优势:广西水电资源丰富,可为算力基建提供低碳低价能源,降低东盟国家使用中国AI技术的门槛。
这一战略本质是避开“军备竞赛”,将地缘劣势转化为生态位优势,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的指导。
02
南宁渠道升级:从贸易展会到AI治理
中国—东盟博览会(东博会)曾是商品交易平台,如今被赋予AI时代新使命:
? 南A中心:实体化合作枢纽:在南宁划出7.78平方公里核心区,建设中国—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(南A中心),国内44个AI项目已签约入驻。其“政府专班+市场化运营”机制,既保障国家战略落地,又激活企业创新效率。
? 安全治理先行:同步推进人工智能安全示范中心,联合奇安信、360等企业开发“AI+反诈”垂直大模型,推动建立东盟区域安全标准。此举直击东南亚电信诈骗痛点,以技术互信化解治理分歧。
? 东博会AI化转型:2025年9月第22届东博会将首次设AI专馆,用大模型赋能会展全流程,从“产品展销”跃升为“技术规则共研场域”。
这一升级标志着广西从“通道”变为“操作系统”,通过技术协同重构区域信任机制。
03
跨境产业生态:构建三角循环
陈刚提出“北上广研发+广西集成+东盟应用”模式,实质是打造产业链的跨国闭环:
1. 技术整合端:吸引北上广头部企业入驻广西,聚焦智能硬件(如工业机器人、医疗设备)和场景化解决方案。例如柳州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量产,成为技术出口的硬件载体。
2. 场景试验田:在农业、医疗、旅游等东盟刚需领域,举办“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”,促成中企与东盟共建垂直应用场景。2025年签约70多个“AI+”项目,总额超330亿元。
3. 金融血脉打通:借助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,试点主权数字货币、AI产业基金集群,为技术出海提供跨境资本支撑。
此三角循环将中国技术、广西集成力、东盟市场绑定为利益共同体,避免合作流于概念。
04
挑战与破局:广西模式的待解命题
尽管战略清晰,陈刚亦隐含回应了三大挑战:
? 人才短板:计划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广西人工智能高校,推进“全学段AI教育”,并设中国—东盟数字人才试验区,破解本地高端人才不足。
? 基建瓶颈:广西虽建成14万个5G基站,但算力网络仍需强化。提出“一核多点”算力体系,融入国家算力网,避免重复建设。
? 规则冲突:通过主权大模型联合研发(如老挝案例),探索数据主权归属与跨境流动的平衡点,为区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。
结论
人工智能时代“广西答卷”与中国智慧
陈刚文章的深层价值,在于将人工智能合作升维至文明互鉴层面:
? 技术普惠主义:通过《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》,中国以技术共享弥合全球智能鸿沟,区别于西方科技霸权叙事。
? 新质生产力外交:广西以AI为媒介,将“一带一路”从基建联通升级为智能联通,推动东盟从“市场”跃迁为“创新伙伴”。
? 区域治理实验:南A中心若成功,可复制到中亚、非洲,形成“南方国家技术赋权”范式。
当西方将AI禁锢于大国博弈时,广西正证明:技术革命的终极命题不是控制,而是共生。这或许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言“有益、安全、公平”的生动实践。
—— · END · ——
与我们一同探索
1.为防止错过最新资讯,
请将邕抱东盟设为星标??
2.点击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提高我们相遇的几率。
3.精彩文章,请点击文末左下角“分享”给好友。